在忙碌纷扰的现代社会,压力如同空气一般无处不在,时刻挤压着我们的心灵空间。而我们内心深处隐藏的诸多 “心理陷阱”,更是悄无声息地加剧了这份负担。
什么是”心理陷阱“
是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上容易陷入的一些模式或习惯,这些模式或习惯可能会导致个体加剧压力和痛苦。
扭曲显示的“滤镜”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在工作中,一次小小的失误被无限放大,脑海里不断回荡着批评的声音,仿佛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错。这就像一个扭曲现实的滤镜,让我们过度聚焦负面信息,忽视自身诸多的闪光点与努力成果。
我们总是倾向于以偏概全,用一次失败定义整个自己,陷入自我怀疑与沮丧的泥沼。可是,每个人都会犯错,那些失误只是成长路上的小小波折,而非人生的判决书。
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当心情低落时,
我们很容易掉进习惯性思维方式的陷阱。
看着窗外阴沉的天,会觉得自己的生活都变得灰暗无光,未来毫无希望;工作上做的更好了,但是我依然出错;愤怒上头时,认定身边所有人都在与自己作对等等。
这是我们已经掉入陷阱了,我们任由情绪掌控思维,将当下的感受当作客观事实。不过,情绪如同多变的云彩,来来去去,并不等同于真相。若一味依据情绪做判断,只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做出诸多错误决策,错过美好,陷入更深的情绪漩涡。
束缚心灵的“枷锁”
追求出色固然可贵,但过度的吹毛求疵却是一场自我折磨。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没有破绽,不容许丝毫差错,一旦达不到理想标准,便陷入极度焦虑。工作方案反复修改,总觉得不够好;生活安排稍有差池,就自责不已。可生活本就是一场充满不确定性的旅程,事事苛求,不仅累人,还会让我们因害怕失败而畏缩不前,错过许多尝试与成长的机会。
活在当下课程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摆脱 “心理陷阱”、舒缓压力的静观学习之路。活在当下,是让我们有意识地觉察当下,不带评判地接纳自己的情绪、想法与境遇。当认知偏差出现,静下心来,罗列自己的成就清单,用事实打破片面认知;被情绪推理裹挟时,深呼吸,专注于当下的感官体验,让情绪慢慢平复,再客观看待问题;学会设定合理目标,允许自己在过程中犯错、改进,享受努力的每一步。
25年首发——研发者亲自带领的英国 《活在当下》课程
更新——2025静观教师培训《活在当下》Living in The Present网络课程
联系方式
王老师:15110276236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正念生活,减压之道》,仅供科普,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