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为2022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场外直播回放 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健康挑战。本课程旨在探讨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心理咨询行业如何适应变化,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我们将深入分析疫情对个体和群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疫情期间维护心理健康。
据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发布的《世界精神卫生状况报告》显示:
我国精神卫生现状
2021年,《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由黄悦勤领衔的「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卫生服务利用的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简称中国精神卫生调查)。
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目前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在过去12月被诊断为抑郁障碍的患者中,仅有9.5%的患者曾接受过卫生服务机构的治疗。由于多数抑郁症患者味道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因此,仅有0.5%的患者得到了充分治疗。
由抑郁研究所发布的抑郁患者心理调研报告显示,68.88%的人把经济成本视为做心理咨询的阻碍。
选择心理咨询的障碍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抑郁研究所(本平台仅做公益分享,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2022年,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好心情心理医疗和心理健康数字服务平台、灵北中国、抑郁症研究所,共同发布《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调查显示:
机遇与挑战
在国民心理健康急需重视,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发布的同时,新冠疫情为精神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机遇。
自新冠疫情以来,各地不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根据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动脉网与好心情互联网医院联合发布《2022年数字化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行业蓝皮书》显示,2020年和2021年,我国线下医疗就诊人数明显下降,而线上诊疗用户大幅增加。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2.98亿,同比增长38.7%,增长趋势较大。
线上直播连麦咨询也不断引起关注,相比于50分钟花费几百、上千元的咨询费用,线上直播花费10元到50元不等就可以与主播聊15分钟。
然而,这是否符合职业伦理规范?是否保护来访者隐私?主播是否具有相关资质?专业性如何?都大大存疑
心理咨询行业的未来在哪里?
2022年11月19日中午13:00-13:55
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场外直播间
由刘松怀、姜长青、杨瑞东
共同探讨
“疫情常态化下心理咨询行业的未来”
专家介绍
刘松怀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心理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心理教研室主任;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服务机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科普专家
姜长青 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同年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工作,技术职称为主任心理师,三级技术(正高二)岗位。主要从事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与治疗及心理危机干预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在心理测验方面有较深造诣,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曾任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心理测验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系务委员。
杨瑞东 从事精神心理临床工作18年。广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副秘书长;广州市团市委青少年权益部特聘心理专家;原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科主任;原广州白云心理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