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阿尔伯特•班杜拉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戴维·斯塔尔约旦社会科学名誉教授和十本书的作者,包括《自我效能:控制的运用》和《思想与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理论》。近六十年来,他为心理学的许多领域都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认知理论,治疗,人格心理学,自我效能感,也影响了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之间的过渡。 在对青少年攻击性的研究过程中,班杜拉开始对替代学习、榜样学习和模仿学习感兴趣。就这样,在研究中社会学习理论诞生了,这是班杜拉最出名的理论。这个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模仿学习和榜样学习的重要性。他的最著名社会学习的研究是1961年波波玩偶的研究。在实验中,班杜拉制作了一部电影,电影中一个女人殴打一个波波玩偶,并大喊大叫,说一些有攻击性的话。给一组孩子观看这部电影。之后,孩子们被允许在一个有波波玩偶的房间里玩。孩子们立即开始打玩偶,模仿电影中的女人的动作和语言。社会学习理论,与传统的行为主义不同,该理论假定人的行为是受行为和环境之间不断的相互作用所影响的,被认知中介。 近年来,班杜拉一直从事系列戏剧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和传播,利用社会学习理论的原理来影响在生殖健康和妇女权利领域的社会变革。与纪录片相比,戏剧能够带来对社会规范更有效的影响,因为与观众形成强有力的情感联结增加了观众模仿戏剧中的行为的可能性。 可能与社会学习理论同样重要的是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在对模仿能够缓解由于害怕蛇而引发的恐惧症这一过程的研究中,他发现自我效能感(相信自己的能力能缓解一个人的恐惧)中介了行为和恐惧唤醒的改变。他启动了一项重大研究项目来评估心理机能中的自我参照思维的影响及作用,这对心理治疗领域有相当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