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实录——“我去上大学了,爸爸妈妈会不会就去离婚了?”


十二年寒窗苦读,

雏鹰欲展翅离巢,

几多欢喜几多愁?

原创 | 雪青

前情提要:

心理咨询师实录——妈妈:“我怕她像他爸一样,不走正道毁了一生”

一位想要再去第三次复读的女孩,听上去是对自己的考分不满意,实则担心的是:“我上大学走了,爸爸妈妈会不会就去离婚了?”


小琳一家三口,是她所在学校的心理老师介绍过来的。

这位老师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断断续续见过小琳几次。 她转诊时告诉我,这是一个有五年抑郁史的女孩,复读两年,参考三年,今年的高考分数仅比一本线低几分,是可以上一个不错的二本院校的,但女孩想要再复读重考。 学校的心理老师也见过女孩的最后一任班主任,班主任对比女学生三年的高考成绩,浮动基本上都在十几分上下。 班主任也婉转地给家长表达,这个学生的真实成绩就是这样的,如果再去复读,可提高的空间也很有限,还有可能形成新的心理压力。 家长和孩子都处在摇摆不定的困境中。 在约定的时间,我在咨询室里见到了这一家三口。 父母看上去都是普通的工薪人员,衣着朴素,不善言谈。 参加了三年高考已二十岁的小琳,外型看上去和十七八岁的应届高三女生没有什么区别。 

 

一米六多点的个头,体重目测不会超过九十斤,穿着浅色的修身连衣裙,属于街边乘凉的老奶奶们形容的“刮阵风就能吹倒”的身形。 一点点询问女孩想要再去复读的原因。 从小琳虽然声音很低但完全能听清楚的回答里,听得出她似乎也没有非重点大学不上的想法,她也不是不能接受上一个普通大学的现实。 “但是,” 小琳用她细细小小的声音接着说:“我说不上是为什么,我内心就是特别想重新再考一年,我就是觉得这次考下的不是我的真实成绩。今年考英语时,我觉得我的头脑不是很清醒,我想明年我的英语分数应该会比今年高一些。” 言下之意,如果英语这门课能补上今年差的那几分,她就可以上一个一本类的大学了。 女孩不等说完这句话,眼里已涌起泪花,声音也颤抖着。 妈妈及时握住了女儿的手,掏出纸巾替女儿试泪。 爸爸把自己的椅子往女儿跟前靠了靠。 询问父母对女儿想复读的看法,夫妻俩态度一致:“我们尊重女儿的选择。” 也许自从五年前女儿在高一时陷入抑郁状态后,他们一路陪伴下来,这一对父母就慢慢变得在女儿面前非常小心翼翼了。 他们担心女儿因为不甘心自己的高考成绩,到了大学不快乐,抑郁会再度加重。 可是,他们同样担心再进入复读课堂的女儿,会面临年龄和学业的双重压力,抑郁会不会又复发? 他们也处在很纠结的煎熬中。  

我试着问:“小琳,也许这次的高考成绩真不是你的真实水平,你心有不甘,我们试着设想一下,如果你不是再去复读,而是去上了大学,还有没有一些方法可以弥补你的不甘心呢?” 我内心想的是,比如,你可以尽量选择一个喜欢的城市,选择一个喜欢的专业等等。 只是,我没有先入为主地说出来。 小琳闪烁着她那双忧伤的双眼,沉思着,没有言语。 妈妈看着女儿小心地说:“四年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考研,去获得一个更高级别的文凭。” 我看向小琳:“妈妈这样说,你能接受吗?” 小琳犹豫着点点头,又诺诺地说:“我不确定我是不是因为不敢去上大学才要复读的?我怕适应不了大学生活,到了大学,就要住集体宿舍......” 我前期已了解到,这个女孩自从高一下学期因为在课堂上用小刀划手腕,被医院诊断为抑郁症后,她就再没住过校,一直走读,晚上下自习后由父母轮流接送。 妈妈马上接话:“这个没关系啊,妈妈可以在你上大学的地方租房陪着你,你晚上就回家住。反正妈妈在这里也是摆摊卖水果,到哪里都能摆摊啊。” 爸爸也回应:“是啊,这个问题好解决,就让妈妈过去陪你,爸爸休假时就过去看你们。” 夫妻俩的神情明显放松了,原来女儿担心的是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而不是执拗地非要再复读去考高分数。 可是,小琳很坚决地说:“这怎么可以?爸爸还要上班,怎么可以把你俩分开。 我好奇:“小琳,你不想爸爸妈妈因为你两地分居,是这样吗?” 小琳说:“我看心理学书上是这样说的,说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核心的关系,所以爸爸妈妈不应该长期分开。” 我用表情传递了我的赞许,更多的是好奇和惊讶。 妈妈解释说,女儿自从抑郁后,就自学了很多心理学知识,也看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自己一直努力想办法战胜抑郁。 妈妈言语间有对女儿的心疼,也有自豪。

 

我微笑:“看来小琳的确掌握不少心理学的知识,我刚才还在斟酌要怎么样和你讨论你曾经的抑郁呢。现在我放心了,再怎么说,你也算半个专业人士了,就有可能会原谅我说的哪句话不合适了。是这样吧?” 小琳有些羞涩地笑了笑。 咨询室里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 看着这一家人,我试探着开了口:“我想知道一点小琳高一时的抑郁,大家愿意和我说说吗?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小琳看看父母,小声说:“爸、妈,我想一个人和老师谈,可以吗?” 父母很顺从地出了咨询室,回避了。 小琳接下来的讲述,让我了解到这个看上去很和谐的三口之家曾经经历过的一些秘密。 小琳说,她上高一时,爷爷去世了,她跟随父母回乡下去参加爷爷的葬礼。爷爷下葬的当天晚上,妈妈和爸爸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准确说是妈妈和爸爸那边的家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原来妈妈无意之中,知道了爷爷留有遗嘱,明确表示老家的房产留给叔叔。理由是叔叔生的是儿子,爸爸生的是女儿,自家产业最终不能流入外姓人家。 爷爷所谓的房产,也不过是前些年在乡下老地基上翻盖的一个有着三间平房的小院落。 当时老屋翻新时,爸爸和叔叔都出了钱,共同的心愿是为了让爷爷奶奶住得舒服一些。 从妈妈的哭诉中,小琳听明白了妈妈的心声,妈妈没有想过要去和叔叔争这点农村的家产,但爷爷的遗嘱让她心寒,她更不能接受的是小琳爸爸在这场事件中的不作为。 爸爸很懦弱地和妈妈辩解:“这件事,我事前也不知道,老人立遗嘱时也没告诉我,现在人都不在了,我能有什么办法呢?再说那个房子在农村,又不值钱,就是兄弟两个平分,也分不了几个钱。” 妈妈想要的不是这样的解释,寒了心的妈妈一气之下回了娘家。 留给爸爸的选择题是:要么和这家人一刀两断,也不准再赡养还在世的奶奶,要么就离婚。 这样的僵局长达半年之久,妈妈只在小琳回家度周末时,才回来给小琳做些好吃的,再帮着清洗清洗要换洗的衣服。 小琳前脚返校,妈妈后脚就又回去了姥姥家。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小琳不知不觉慢慢陷入了抑郁中。

—— 未完待续——

心教育公众号 了解更多


在线客服

微信扫一扫

工作日:9:00 - 18:00